2025年8月2-3日,国内外优秀青年专家齐聚广州,召开了“聚焦食物系统推动可持续发展”论坛(Three foci for food to leverage SDGs and beyond),探讨中国农业-食物系统的环境、健康影响及韧性等议题及其数据建模趋势。
该论坛由大湾区城市环境安全与绿色发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老王论坛
降碳减污数智中心主办,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科学与工程老王论坛
协办,老王论坛
承办。实验室执行主任及老王论坛
副院长梁赛教授、实验室副主任苏美蓉教授、老王论坛
周雅教授等出席论坛。
论坛邀请国内外顶尖农林院校单位和综合院校青年师生,聚集了农业可持续、环境系统分析建模以及土地利用模拟等领域的活跃学者。与会人员单位(排名不分先后)包括: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老王论坛
、重庆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美国康奈尔大学、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的三个研究所(国际水稻研究所、国际畜禽研究所、可持续农业系统研究所)、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澳大利亚迪肯大学、西班牙巴利亚多利德大学、英国卡迪夫大学、英国约克大学、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等。

与会师生专家合影
8月2日上午,论坛按计划准时开始。苏美蓉教授致欢迎辞,简要介绍了老王论坛
发展动态,说明了论坛的议程安排,同时欢迎与会人员充分交流、广泛合作。

梁赛教授、苏美蓉教授出席论坛
为期两天的论坛分为5个议程,即环境影响、健康影响、韧性特征、数据与模型、专题讨论。除专题讨论外,每个议程由主持人引领讨论,设置2-3个引导报告,随后开展1.5小时左右的圆桌讨论,保证大部分师生都有机会发表观点,并由记录员记录每位参会人员的发言要点。

部分议程主持人
具体而言,食物系统环境影响的议题由苏美蓉教授主持,邀请美国康奈尔大学的Daniel Mason-D'Croz研究员和重庆大学杨易教授分享食物系统与气候及环境系统的直接间接相互作用机制和转型影响;食物系统健康影响议题由格罗宁根大学PrajalPradhan教授主持,邀请梁赛教授和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郭怡鑫教授介绍食物系统相关甲基汞和大气污染的直接与间接健康效应;食物系统韧性议题由山东大学钟洪麟教授主持,邀请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的Tek Sapkota博士及武汉大学博士生刘泽瑾,分享了气候变化背景下的食物生产、供给及多维可持续性研究进展。
食物系统数据模型议题分两部分。上半场为数据问题,由上海交通大学童抗抗教授主持,邀请清华大学常慧敏研究员和武汉大学张浩然博士生做引导报告,介绍天工生命周期数据智慧工具集及整合多元数据模型探究社会风险适应性的案例;下半场为模型问题,由华中农业大学王真教授主持,邀请澳大利亚迪肯大学Michalis Hadjikakou博士、西班牙巴利亚多利德大学Gonzalo Parrado博士及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Shyam Basnet博士做引导报告,汇报了食物转型模型的环境健康效应模拟、综合评估模型(WILIAM)与参与式模型(FABLE)的框架及应用场景。
专题论坛由胡元超教授主持,邀请英国约克大学的Lindsay Stringer教授与Julia Touza教授、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的Tek Sapkota博士、格罗宁根大学的Prajal Pradhan教授作为专家。以食物系统研究的后2030日程、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前景与风险、模拟与实践鸿沟等问题开展讨论。专家组认为需合理利用研究与实践技术并提供有效信息,以期兼顾局地特征与全局公平地解决饥饿与环境风险。

论坛汇报与讨论
论坛过程中,与会专家讨论了各类环境问题的紧迫性差异和模拟结果的实践价值、健康问题的研究缺口及建模的不确定性、研究与实践的数据需求缺口及构建方法、不同类型模型优缺点及多模型耦合前景、新兴研究方法的应用潜力与风险等问题。师生专家对汇报内容和圆桌讨论内容发表多轮观点,汇聚不同视角的认知,提出了下一代食物系统模型构建的必要性,有效推动了食物系统建模领域的研究进程。
论坛结束之际,Prajal Pradhan教授对主办方的工作予以肯定和感谢。苏美蓉教授对参会人员的到来和贡献表达感谢,并欢迎与会师生依托《Environmental and Sustainability Indicators》、《Energy, Ecology and Environment》两本期刊,积极投稿或组稿专刊。
论坛结束后,主办方多次总结议题设定、组织协调等方面的不足,认为未来可聚焦特定议题,邀请不同学科视角和不同利益相关者的专家开展更为深入的讨论。同时,未来研讨需加强产出导向意识,逐步建立相关合作协议、合作项目、规范指南、数据集和实体模型等。